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省内新闻

佘玉奇在大连博物馆开讲 “中国画的空”



2025-09-21来源:美术江苏

【编者按】9月14日上午,佘玉奇应“大博讲堂”的邀请,在大连博物馆开讲“中国画的空”。大连市人大领导,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师生,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学者,大连工业大学、大连大学、大连艺术学院师生,大连美协主席团成员,大连画院画家200余人与佘玉奇进行了热烈的交流。大连美术馆馆长李媛媛主持讲座。

中国画的空

佘玉奇

  大家好!昨天,我有一个展览在大连美术馆开幕,这个展览是2023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“我见青山·佘玉奇山水画展”的延续,大连是全国巡展的第一站。大连文旅局和大连美术馆邀请我来博物馆来做一个讲座,我的压力很大,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。

  在座的各位,有的是传道授业的院校老师,有的是各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,有的是从事美术创作的名家大家,还有的是背负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年轻一代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,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硕的创作成果,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。我将无比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,向大家学习,与大家共勉。

  我所经历的每个岗位都是我认识世界的窗口,所有的窗口连接起来就是一片天空。一篇文章也好,一幅画也好,都是我内心世界的反映,都是灵魂的折射。2017年,我举办了一个画展,主题是“人间至味”,有人问我,什么是至味,我说,尝遍人生百味后,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种味道。我的经历一方面滋润了我的画,一方面滋润了我的文章,我会十分珍惜这份经历的储存。

  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这次大连巡回展专门制作的纪录片,为做这个片子,制作团队收集了许多资料,采访了不少名家大家。制作者要做出高度,评说者要说出深度,有些评价可能说过了,由于时间紧迫,来不及修改,我且把这些评价当做鼓励和鞭策,时时警醒自己不要辜负高山大德的期望,不断充实完善自己,力求把画画得更好,把人生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  大连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城市,不仅有不需要人工雕琢的美景,而且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,很早就想来大连走一走、看一看。去年秋天,终于如愿成行。我驻足渔人码头、金石滩、棒槌岛,看云帆点点,听涛声阵阵,浮想联翩;攀登莲花山山脉,观日出月升,品潮涨汐落,感慨万千。我将所见、所闻、所思倾注于笔端,用蒙太奇的手法,将天地万物、古今中外和风霜雪雨呈现在人们面前。

  我的散文《大连记游》一经发表就引起大连文化旅游部门的高度关注。

 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我把对大连印象默记于心,创作出十余幅山水画,许多人认为作品,呼吸浓淡,进退厚薄,神与心会,心与气合,文采绚丽于笔墨之外。我的助理刘训言先生又把我的文章与画作制作成视频,加之周晓萌先生的朗读,可谓相得益彰,交相辉映,给人们带来一个崭新的视觉体验,也对美术创作和文学思考如何交融、对平面展呈与多维展示如何结合,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探讨的课题。

  大连文旅局认为这是推进大连旅游很好的文案,对拓展大连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。大连美术馆力促“我见青山·佘玉奇山水画展”全国巡展首站落户大连,倾注了满腔热情,做出了巨大努力。在此,我深表谢意,谢谢大连,谢谢大连的同道。

  下面,我们言归正传,我围绕“中国画的空”来谈谈我的创作理念。

  无画处皆成妙境,这是中国画很高的境界。在山水画创作中,最难把握的是“空”,而“空”与“灵”融合在一起,便有了诗意和远方。好的山水画,是一首无声的诗,一曲灵动的乐,是作者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客观反映。

  “空”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。空字的组词丰富多彩,“半空、空中、空气”,虽看不见,却真实存在,如生命中的那些无形之物,虽无法触摸,却时刻影响着我们。“没空、空地、抽空”,则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,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机遇。与空离得最近的是虚,与虚靠得最近的是实,而虚实相间,知白守黑,正是中国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,黑白、虚实、远近、方圆的辩证统一,是构成一幅好画的主要元素。

  山水画创作讲究“密不透风,疏可走马”。密不透风易为,疏可走马却难。密不透风是不断地加,如同生活中的积累与沉淀;疏可走马是不停地减,似人生中的取舍与放下。在可觉与不可觉之间,寻找着那份旷达至极、明澈至极的旋律。疏可走马就是要空,要留白。如何空?“空空如也”四个字可以表达,“空空如也”的妙处在于“如也”。如什么?或许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。也是什么?也许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,一种对世界的包容与接纳。

  而 “空灵”,则是一种更加高深的境界。空灵的境界是灵活而无法捉摸的,它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状态,也是一种放任自然的内在状态。空灵并非空洞无物,而是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。在空灵的境界中,万物融为一体,没有分别,没有界限。这是进入三昧的境界,是万物的统一,是儒家的光与尘的和谐,是道家的天人合一。

  中国画的空灵之境,常常通过简洁的线条、淡雅的色彩和留白的手法来表现。那寥寥几笔,却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;那一抹淡彩,却能传达出自然的生机;那大片的留白,却能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。在空灵的画面中,我们仿佛能听到山间的流水声,能感受到微风的吹拂,能看到云雾的缭绕。这种境界,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,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美好。

  中国画的空与空灵之境,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们不妨停下脚步,欣赏一幅中国画,感受其中的空与空灵之境。让我们学会在虚实之间寻找平衡,在取舍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;让我们拥有一颗空旷的心,去接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;让我们追求空灵的境界,去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
 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中国画的空与空灵之境,如同一股清泉,流淌在我们的心田,为我们带来一份宁静与淡然,一份智慧与启迪。让我们在这空灵的境界中,绽放生命的光彩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大博讲堂现场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